長三角工業互聯網創新聯合中心:萬物互聯的賦能
這是一個1600平方米的展廳,展廳內的燈帶被布置得簡潔明亮,縱橫延伸現代感十足,仿佛可以看見數據在光影中高速傳輸。工業互聯網是什么?工業互聯網有什么用?怎樣建設工業互聯網?在這里,3個區域、28家重點企業實例化、實時化、現場化的案例,將這個略顯抽象的概念用最直接的樣本展示在眾人面前。
圖說:長三角工業互聯網創新聯合中心 毛麗君/攝(下同)
作為2021年蘇州“新年第一會”上簽約落地吳江的項目,長三角工業互聯網創新聯合中心正是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江蘇分院所在,它的主要任務是開展工業互聯網發展戰略、規劃、政策和標準研究,進行標識解析體系和網絡、平臺、安全體系建設,培育工業互聯網人才梯隊和產業集群,打造立足吳江支撐江蘇、服務長三角的國家級工業互聯網科研載體。
“工業互聯網并不是簡單的‘工業+互聯網’,也不是‘互聯網+工業’,它是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融合,包括人員、材料、設備、環境等實體要素,也包括工藝、軟件、金融等虛擬要素,實際上是萬物互聯。”作為項目的組成部分,展廳負責人徐斌用這樣的開場白給工業互聯網“定義”。
工業互聯網,要打破的是工廠的圍墻、行業的壁壘,通過全要素的網絡、平臺等技術手段,打破各自為政的信息孤島、數據碎片,通過機器換人、設備上云等數字化、智能化手段,達到提質、增效、降本、綠色、控險的作用。
很高深?現場的案例可以讓你有最直接的了解。
在礦山里,挖掘機實現了無人駕駛,而無人操控的首要好處便是,大大降低了原本高危的人身傷害風險,節約人力的同時,提升功效;在工廠里,生產線上每臺設備的數據提取后,通過5G傳輸出來,在此基礎上建立的大數據可視化平臺,利用機器算法、數學模型,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精準實時的決策依據;在食品行業,從種植到生產加工制造到派送,實現了一、二、三產的融合,大中小企業的融通,供應鏈、服務鏈、金融鏈完全融為一體……這些應用,都離不開工業互聯網的支撐,這種支撐,是來自平臺、數據等角度的,全方位的支撐。
“我們落地后的頭等大事,就是要建設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的江蘇分中心,通過匯聚工業企業數據,通過數據分析,人工智能+5G技術,將這些數據反哺給企業,為企業賦能?!敝袊I互聯網研究院江蘇分院負責人馮澤軍說,江蘇分院落地吳江,便是站在了工業互聯網和長三角一體化兩大國家戰略的交匯點上,而長三角雄厚的民營經濟、工業基礎,將為工業互聯網的落地生根、技術應用提供了豐厚的土壤和環境。
新民晚報記者 毛麗君